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完成“十四五”事业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高质量通过审核评估为主线,以综合改革为动力,按照“123445566”改革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4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取得突破;高质量通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引培博士100名;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等国家级平台5个;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获取科研经费1.5亿元以上,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科研奖励15项。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思想引领行动,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任务,严格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和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设立习近平文化思想社科研究专项,持续强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力争产出高水平、标志性理论研究成果。
2.持之以恒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巩固拓展十一届省委第一轮巡视整改成果,扎实开展校内第二轮巡察工作,强化巡察整改任务落实和成果运用。以政治建设的加强引领带动新时代学校党建质量的持续提升。
3.守正创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统筹谋划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围绕劳模学院建设,加强劳模精神研究,培育特色思政品牌。引育并举建强思政工作队伍,不断充实思政工作队伍力量。实施网络思政建设专项提升年活动,完善网络思政制度体系,构建学校-学院-辅导员三级网络育人格局,依托全省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推进校级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建好学校网络思政教育专兼职工作队伍。
4.筑牢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防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积极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师生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课堂阵地、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三微一端”新媒体阵地等管理,优化校园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等流程机制。进一步强化安全稳定工作防控体系建设,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段的安全稳定工作。落实保密责任,筑牢保密防线,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强化网络安全管理,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5.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入探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夯实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完成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持续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开展党建工作强基引领“三级联创”活动、“大学生党员标兵”选树、党建创新项目评选活动,遴选第五批校级样板党支部。坚持和完善二级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制度,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着力打造“七型”机关,持续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6.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分层分类开展培养培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扎实做好中层干部届中调整工作。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经常性监督,严格执行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因私出国(境)管理、兼职管理等制度。坚持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综合运用干部考核考察、日常了解和巡视巡察、审计等方面的成果,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7.切实加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深化大统战工作格局效能。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推进实施“五大行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共同体理念,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8.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的基调、完善严的措施、浓厚严的氛围,持续健全完善学校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强化政治监督,确保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做实日常监督,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推动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内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强化作风建设,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聚焦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干部监督,把“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作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弘扬廉洁文化,持续推进“清廉平院”建设,深入开展清廉学校创建行动示范校培树工作,积极营造廉洁和谐文明校园氛围。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深化以案促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9.统筹推进老干部和群团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加强团员教育管理和团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好共青团平顶山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加强学校双代会及二级教代会建设,推进学校民主办学和民主管理。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工作和关工委工作。
10.持续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定点帮扶和校地结对帮扶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二、深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顶层设计,提升办学层次和内涵建设水平
11.召开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全面总结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客观分析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聚焦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小三步走”和“大三步走”战略目标,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加速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
12.全力做好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力争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取得突破,获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13.高质量通过审核评估。对标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新理念、新体系和新要求,聚焦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突出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扎实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力争成为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
14.举行办学65周年系列活动。展示办学成就,总结办学经验,谋划发展目标和路径,汇聚办学资源,鼓舞师生干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力量。
三、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
实施教育教学提质行动,贯彻落实第六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部署,按照“12345678”教育教学工作思路,深入实施教育教学“十大行动”,加快构建面向产出的全周期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15.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落实《平顶山学院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完成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3432”工程的年度任务。推进专业评价“创A增B去D”,确保在2024年河南省专业评价中,产品设计保留B类评价,新增2个B或B-类专业,减少D类专业。提升专业认证成效,做好学前教育等3个专业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工作、护理学专业认证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做好首批微专业建设工作。
16.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完善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提高生均课程数量,增开50门选修课程。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以上,省级课程3门以上。每个本科专业至少1门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达到省级一流课程建设标准、至少1门专业核心课程备案建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17.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以“项目化+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百千万英才提升计划”,实现学生分类分层培养、个性化发展。推进“教学思研做创”一体化课程设计,提高项目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模式覆盖面及教学成效,改革创新课程评价机制,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健全“招、培、就”联动机制,强化入学前教育、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与教育服务,促进毕业生职业发展。强化有组织教育教学研究,获批省级教学研究与实践类项目8-10项,发表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5篇以上。
18.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健全完善校院两级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综合性和设计研究性实验项目的覆盖面和有效性,遴选、推广优秀实验(实训)教学示范案例。开展校级示范性实践教育基地立项、检查和验收工作,新增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5个。遴选品牌学科竞赛项目,提升学科竞赛质量和水平。
19.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健全完善“教训赛孵”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遴选建设校级专创融合课程,新增省级专创融合课程5-8门。对标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要求,提升众创空间专业化、精细化建设水平,积极申报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健全创新创业训练与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协同推进机制,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000项以上,大学生职业生涯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数量位居省示范校前列,“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1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省级以上项目40项以上;全校新增在孵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个以上;新增大学生初创企业10家以上,力争获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示范单位。
20.推进智慧教学建设。加强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建设一批中高阶智慧教室;做好已有虚拟教研室建设和新虚拟教研室培育工作;开展智慧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智慧教学素养;推进虚拟仿真示范中心、虚拟仿真课程(群)、虚拟仿真项目建设,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评估检查、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质量;推进课程知识图谱建设,培育校级新形态教材,建设省级新形态教材。
21.加强教学质量保障。加强校院两级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发挥二级学院质量保障主体作用,提升全校师生员工质量意识。健全督导工作机制,促进教育教学改进提升。启动学校首届质量文化节,打造特色质量文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
22.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持续推动学历继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做好专业备案、教学评估和校外教学点备案工作,对标对表河南省学历继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全力做好学历继续教育评估迎评工作,确保评估高质量通过。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立项省级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门、省级学历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立项“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项目15个。组织实施好202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积极开展面向地方、面向行业、面向基层、应用性强的各类技能培训。
四、打造特色优势学科,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23.构建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体系。组织召开科技与创新工作会议,系统谋划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立足河南省“7+28+N”重点产业链和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加强新一轮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优化调整校级重点学科和培育学科建设,构建省校两级重点学科梯次发展、联动发展新格局。编制硕士学位点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材料与化工、机械和教育三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布局和培育下一轮硕士学位建设点。
24.提升科研平台建设水平。以尧山实验室为引领,扎实推进省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高水平建设,在重大项目、重大成果、重大影响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培育尼龙新材料、智能电气装备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力争达到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申报条件。积极推进与产业头部企业、骨干企业等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1-2个)、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深入开展科技助企赋能行动,新增5-8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改革研发中心绩效评价,切实提升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建设成效。
25.强化有组织科研。以高层次科研平台为载体,聚焦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汇聚重点科研方向。遴选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人才,力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项目取得新突破。持续强化“创新质量+社会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建立多元化科研评价体系,强化有组织科研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营造“鼓励创新、勇挑重担、宽容失败”的氛围和环境,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有组织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6.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强基提质。设立专项,培育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提升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研究能力。汇聚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优势特色,推动“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等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品牌智库转型发展,提高决策咨询和资政参考服务能力。
27.产出一批高质量成果。立项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60项、获得省级奖励7项,科研经费1.5亿元以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20篇,出版有影响的专著、译著、教材20部,争取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0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2项,决策咨询、调研报告被地市级及以上政府采纳或领导批示或提案、议题等被省级及以上人大、政协采纳6项以上。
五、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支撑和保障能力
2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行动,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开展最美教师、优秀教师评选,做好师德先进典型宣传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召开教师大会,做好教师节表彰活动,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引导教师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29.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短板,找到解决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瓶颈的方法,建立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长效机制。打好“名师牌”,引培博士学位教师100名,引进二级学院名誉院长3名,力争省教学名师、中原文化青年拔尖人才、省政府津贴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级高层次人才称号取得新突破,积极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实现突破。新增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等拔尖人才50人。
30.强化教师发展服务。加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持续提升。完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培养培训制度,推进分类分层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选派100名教师到行业一线培训、挂职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产学研用能力。做好“双师双能型”教师、“双师双能型”骨干教师认定、考核工作。
六、推进开放办学,提升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创新能力
31.深化产教融合。实施开放办学提质增效行动,打好“四张牌”,构建校企、校校、校地长期有效合作机制。加强尼龙新材料学院、陶瓷工业设计学院、智能电力装备行业学院、鲲鹏产业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能源电子信息行业学院等现有省级产业学院内涵建设,围绕重点新兴产业,布局新型产业学院。深入开展“一群一区服务行动”,启动“一院一区”建设工作,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建成1所乡村振兴学院、1-2所地方研究院。推动学院与A+学科学院或985大学学院开展共建,深化与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做好产教融合创新研究、品牌项目、示范学院培育工作。
3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管理工作,注重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吸收、内化和本土化融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统筹做好师生国际交流“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邀请国(境)外学者以线上线下方式来校讲学15人次左右,师生赴国(境)外学习交流80人次以上,新增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举办或承办高水平国际会议、学术论坛2次。积极开展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依托我校河南省华文教育基地、汉语国际推广文化基地和平顶山市华文教育基地,丰富中外人文交流内涵,推出2项特色文化品牌项目。加大国际中文教师和志愿者选派力度,积极申报孔子学院。推进与港澳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做好学校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中期验收工作。
七、加强学生工作内涵建设,提高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质量与水平
33.召开学生工作会议。总结学生工作的成绩与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建立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招生、就业、创业、日常管理服务、学生团体建设等在内的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机制,在打造国家级学生工作品牌、培养优秀的学生和在全国有影响的毕业生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措施。
34.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立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榜样教育、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教育。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研,畅通学生诉求反映渠道,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续开展“家访”“国鼎文化讲堂”等品牌活动、“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最美大学生”、“大美学工”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榜样教育作用。
35.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做好首批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中期验收,开展辅导员论坛及沙龙,推动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推荐优秀辅导员参加省素质能力大赛,力争取得二等奖以上的成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强化学生文明行为养成,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形成。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和安全文明教育管理,依托宿舍文化艺术节和宿舍安全文明活动月,提高宿舍文化建设质量。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内涵建设,推进思政力量下沉,打造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36.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升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开好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定期推出心理公开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持续举办心理健康操大赛、心理运动会、心理情景剧大赛、“5·25”“10·10”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工作,通过“个体+团体”“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加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加强对重点学生的关注跟踪。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针对性开展专业培训,着力提升心理服务水平。推进“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特色学校”建设。
37.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推动“资助育人”,构建多样化的资助形式和多元化的资助内容于一体的资助体系,坚持把“精准资助”贯穿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开展诚信感恩教育,不断提升资助育人温度。坚持开展“家访”活动,聚力构筑特色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家访工作“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的“三化”水平。
38.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创新学校和二级学院招生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加强生源基地建设。做好招生录取及新生报到入学工作,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开展双创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内涵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强化校院两级联动的就业工作机制,继续实施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推进就业基地建设。实施就业创业导师“培育”计划,加强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基地建设,提升导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完善高质量用人单位数据库,为毕业生有效就业搭建高质量信息服务平台,帮助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确保2024届毕业去向落实率初次、年终均高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跟踪反馈工作,落实毕业生去向登记制度,开展就业工作综合评价,发挥“招培就”联动效用,实现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专业相关度进一步提升。
39.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工作。围绕红色教育、劳动实践等7个类别开展“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做好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和无偿献血周、校园美化、贫困学生帮扶等志愿者服务活动,打造一批特色活动品牌,新增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工作奖励15项。加强国防教育,推进“河南省国防教育模范高校”建设,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做好征兵工作,确保兵员数量和兵员质量“双高”。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育人水平
40.继续开展文明创建。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行动,巩固省级文明校园(标兵)建设成效,按照新的文明校园创建指标体系,做好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创建和复查工作。
41.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舞龙舞狮、雅乐、陶瓷等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及传承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抓好书香校园建设,把文明校园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充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环境和师生文明素养。新增省级文化表彰和奖励数量60项。
42.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行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夯实校园安全基础。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全面加强安全教育,做好安全防范、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消防、宿舍、食品、危险化学品、窨井设施、防灾减灾、反恐、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及预防学生非正常死亡、校园欺凌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畅通信访诉求表达渠道,做好特定利益群体稳控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加强融媒体建设,提升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处理能力,为学校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九、推进办学条件建设,提高保障服务水平
43.召开后勤保障工作会议。总结后勤保障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谋划做好包括基本建设、后勤维修、经费保障等在内的一系列保障服务工作,加强后勤服务管理,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使后勤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4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园建设,重点完成B楼建设及各单体主体施工。完成新工科实训楼和产教融合实训楼室外工程并交付使用。推进湖滨校区、崇文校区校园总体规划修规调整,完成修规调规手续。积极推进湖滨校区新建8栋宿舍楼和崇文校区新建学生宿舍楼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45.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做好新工科实训楼和产教融合实训楼相关实验室的搬迁及建设工作。加强新建实验室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做好全过程跟踪服务。加强各类实验室使用绩效考核,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开放率。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应急演练,确保实验室安全。
46.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积极申报河南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推进银校合作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智慧教室、网站群升级、软件正版化、电子签章、可视化位置服务支撑平台等项目。做好两栋实训楼的无线网络建设工作,确保两栋实训楼的无线网络及时投入使用。做好省教育厅第二轮本科高校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估迎评工作。
47.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崇文校区“五栋楼”遗留问题化解,向购房教职工交付钥匙。完成湖滨校区图书馆中央空调、湖滨校区校内生活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推进教室安装空调。持续推进校园绿化美化,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48.加强附属医院建设。推进附属口腔医院三级口腔专科医院创建工作。支持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学科及科研平台体系建设,指导申报省市级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提高附属医院服务学校医学人才培养的能力。新增1所附属医院。
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治理能力与水平
49.推进法治建设。巩固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成果,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丰富“宪法宣传周”活动内容,开展好“学宪法讲宪法”比赛等系列活动,上好春秋季“开学法治第一课”,增强师生法治意识。贯彻执行党政议事规定,坚持依程序议事决策;落实教代会制度、学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事关学校长远发展、师生关心关注的大事要事都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向师生通报并征求意见建议,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继续梳理修订完善各方面规章制度。
50.推进综合改革。落实《平顶山学院“院办校”改革方案》,有序推进学科学院调整、大部制改革,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持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职称评定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51.加强规划管理。持续推进示范校二期建设,打造示范校特色亮点。启动项目库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持续实施目标管理,强化“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启动学校“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预研及前期准备工作。
52.推进内控建设。加强内控建设,进一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加大经费筹措力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任务落实。加强审计监督,构建巡查与审计联动机制,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加强后勤科学化管理,实施“智慧+保障”一体化提升行动。